• z6尊龙凯时

    信息门户 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网站地图 English Version
    信息门户 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网站地图 English Version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集思广益、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中科院研究生院教学工作研讨会系列报道之二

    中国z6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 2003年11月25日

    11月15日,地球科学学院在玉泉路教学园区召开教学工作讨论会。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石耀霖院士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党总支书记张健博士主持。马石庄教授介绍了研究生院对今后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其他院系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老师们就地球科学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侯泉林教授在会议开始时指出,研究生教学要突出研究生的特点,不能变成“大学五年级”的教学。目前我们的教学工作与中国z6尊龙凯时对研究生院的要求相比,与国家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来探索研究生的教学规律。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学院的教学工作管理的体会,指出研究生的教学要强调基础、强调前沿、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各门学科,要区别对待,突出特点,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基本的信息,例如有哪些文献、期刊,有哪些图书馆、数据库,有哪些研究单位,哪些专家都在从事什么工作,目前本学科、本领域的同行们都在思考什么问题,等等。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学生要写读书报告。他还强调,研究生中目前存在的基本训练方面的欠缺,是教学工作中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张健博士在发言中指出,成功的研究生教学应该能够把学生带到当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使之具备基本的从事科学研究、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实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他结合国外的教学经验,指出开放性的教学、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必要的科学工具,是研究生教育的几个重要的任务。
    林秋雁老师介绍了第四纪科学教育的发展,她指出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野外实习的作用,计算机在地质教学中的应用,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交流,科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第四纪教学、乃至整个地球科学的教学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方面。
    赵英时教授对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做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她指出单位课程选课学生过多、客观上造成学生的学习和与老师的交流不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工作中应该考虑的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任鲁川教授就海洋学科的教学问题,汇报了他“一年摸索、两年成熟、三年发展”的试验的情况和体会。他说,海洋科学相当于各门学科在海洋中的应用,因此对知识面的要求非常高。他指出,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教师的角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理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形象地说,信息时代的教师的作用,是把学生带到“海洋”的边上,然后让他们在“海洋”中自由地“游泳”。他建议学院引进一两位海洋学科方面的人才。
    石耀霖院士在发言中说,我们的很多教员主要是写科研论文的,对科学问题想得很深,但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却并不多,这是特别需要加强的方面,应该对国外的有关学院的课程设置进行一些分析,并从教育科学的方面,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他建议开设灵活多样的课程,提高地球科学在科学界和社会中的影响,正如徐冠华院长所指出的,地球科学方面的数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他指出,邀请国外的专家开一些短的24学时的课程,是地球科学学院的一个做得很好的方面,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外语,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应该坚持下去,并争取做得更好,短学期的设置,为这方面的工作创造了方便的条件。关于人才的引进,石院士强调引进人才的关键,是创造一个好的科研条件。
    周蕙兰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教学工作有共同的规律,但各学科领域有自己的特点,需要辩证地处理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在管理上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出发点,在管理规定例如课程、课时等方面不要“一刀切”,要给各学院以一定的自主权,否则学院只能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来“对付”僵化的管理制度。她还强调,研究生院本部的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周老师还建议就地球物理学科方面的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一次专题讨论。
    张娜副教授介绍了她所主持的景观生态学教学的情况和自己的体会。她指出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结合、不同学派的结合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景观生态学教育的目标也许并不是培养景观生态学家,但必须培养具有景观生态学思想、并能运用其方法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她体会,教材和参考书选得不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误导,并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她认为好的教材应该有如下特点:在多样化和不一致的观点中寻求全面一致的观点;不是事实的堆积、而是要有一个清晰的理论脉络;代表大多数研究者的最新观点;语言通顺。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基础,建议他们选用不同的教材,课后布置中外文参考文献的阅读作业,对提高教学的效果也非常重要。她在教学工作中注意选择国际上的主流观点,并同时提到不同的观点;对于目前的一些研究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目前的一些不确定的问题,也给予一定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她建议研究生助教岗位面向全体研究生开放,进行自由竞争。她建议,对教员工作量的衡量要考虑各学科的特点;给教员以一定的进修的机会,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比较大的调整。
    针对青年教师的要求,马石庄副院长介绍了研究生院在院长基金和公派留学方面的情况和设想。石耀霖院士建议研究生院建立制度、支持年轻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吴春明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讲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个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明确的使命感,培养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培养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我们的两项同等重要的使命,为此要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他认为组织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好办法,他在教学工作中还鼓励学生在国际期刊中“挑毛病”,向权威挑战。
    杨忆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忽视实践能力,“基本功”不扎实,是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自然地质学》的教学中,他使用休斯顿大学的网上教材,并把基础和野外实习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他希望年轻教师能把这门课接下来。他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是地球科学教育的很重要的方面。
    魏东平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要有一种敬畏。他指出,讲课是一门艺术。而怎样在讲课的过程中把握节奏,收到最好的效果,又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学工作作为一门艺术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他强调,尽管现在已经有了PPT等现代的演示方式,板书仍是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把问题“切开来”分析入里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对于基础性的课程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他说,热爱学生是教好书的很重要的方面,教学中的沟通,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心的交流”,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他还认为,目前学生的来源很多,在必要的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地球物理方面的一些研究生,没有场论和偏微分方程方面的基础训练,因此很难在连续介质力学等课程中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的安排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
    赵桂萍副教授谈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的体会。她说,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学科本身处在发展之中,是教学工作中的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她指出为了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的程度,应该对实习进行进一步的强调。她指出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知道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另外,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身边的科学问题,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提取重要的科学问题,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的方面。她还建议多给年轻教员提供机会,提高自己。
    张怀博士建议,在地球科学方面,应该加强数值分析方面的基础教育。他指出,从新近结束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南京)的一些报告来看,甚至在一些专家中也存在这方面的概念性的错误和误导,这说明目前这方面的欠缺似乎已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
    老师们建议,类似的讨论今后还要多搞。不仅我们自己要多进行交流,而且还要多与校外的专家进行交流;不仅要了解国内的情况,而且要了解国外的情况;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本专业方面的科学问题,而且要研究研究生教育的规律本身。老师们一致同意,教学工作是研究生院工作的生命线,应该引起所有的领导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地球科学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张兆华)

    责任编辑: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