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报 2004(5)
中国z6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 2004年10月25日
2004~2005新学年开始,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和中关村园区共迎来了近4000名新同学,分布在12个学院系,学生专业涉及43个一级学科。另有部分博士研究生入住研究生院,参加为期半年的集中教学。由于新入学研究生人数众多,学科覆盖面广,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对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研究生院教务部门在开课前会同各院系和教学支撑部门,多次开会研究,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教育规律,通过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科学合理的开设课程,运用先进的网上选课系统等手段,保证了新学期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一、按需开课
集中教学阶段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要着眼于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学生数学、外语、计算机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研究生院明确了以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为主体的课程开设基本原则。在教务处的统筹安排下,各院系以学生的需求、各学科学生人数和各学科专家组审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依据,由各学院(系)组织开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从根本上杜绝了“因人设课”现象,使课程开设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本学期两个园区共开设了331门课程(玉泉路园区200门,中关村园区131门),其中学科基础课88门,专业基础课148门,专业课34门,公共必修课4门,公共选修课49门,其它课程8门,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远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另外学校还在玉泉路和中关村两个教学园区开设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课,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若干讲座等,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课程安排上,考虑到某些一级学科的学生归属不同的院系管理,为了避免相近学科重复或遗漏开设课程,避免有学生因上课时间冲突选不上课等现象,学校教务部门组织相近学科的院系在开课前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合理安排课程,尽可能避免冲突,保证了学生选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网上选课,以学生为本
本学期学生完全通过网上自由选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校要求每位需要选课的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要选修的课程,然后通过校园网络选定所学课程。课程选定后,由各院系统一打印学生选课单,交学生核实,导师签字确认,培养单位审核盖章,最后交院系和教务处存档。实现网上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分自由选课。为了方便学生,在选课结束前,学生根据两周试听的情况,可在网上随时更改选课信息,直至选到合适的课程。网上选课不仅方便了学生,教务部门和任课教师还能随时掌握学生选课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开设、授课方式、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盲目性。
三、学生选课日趋合理
学生选课信息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每门课程有多少学生选修;每名学生选修了多少门课程以及多少学分等。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对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学期的选课信息表明,学生选课日趋合理。
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特别是大课现象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在学生选课初期,教务处发现选课人数超过100人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尽管比以前减少了许多,但仍有51门。教务处专门组织相关的课程开设院系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提出在目前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根据课程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减少大课。具体办法是可以分班讲授,即请几个教员讲授同一门课程,或由同一个教员讲两遍,增加学生的选择余地,分流学生;或者调整部分受欢迎课程的上课时间;或者对部分课程实行限选,课程开设院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方案,教务处统筹安排等。目前,大课现象已得到初步控制。
每名学生每学期选修课程总学分的多少在客观上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以前有少数同学由于选课过多,学习时间有限,学习效果非常不好;另有一部分同学因选课太少,学分修不够等。为了避免这些极端现象的发生,引导学生合理选修所需要的课程,学校相学期不仅从制度上规定了每名同学每学期选修学分的上下限,还通过网络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合理选课。
总之,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便先进的选课手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规章,保证了本学期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生院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把提高教学质量常抓不懈地进行下去。
呈报:中科院有关领导;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办公厅;中科院人事教育局;
发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学科专家组专家;研究生院各单位(各部门)
印数:550份
责任编辑:张兆华 电话:(010)88256003 E-mail : tao@gscas.ac.cn